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纪检监察 联系我们 书记信箱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各地工作
各地工作

安徽医科大学“齿路红心”科普科创暑期社会实践团点亮基层健康之光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团委 阅读次数:270

这些医学生不仅检查得细,还跟我们说清了牙齿好坏和记忆力的关系,真是学到了!”“以后再也不偷偷吃糖了!”在口腔义诊中,老人和小孩这样说。

7月5日-10日,口腔医学院“齿路红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合肥市长临河镇,以科普科创为主线,通过红色教育、专业实践、科普义诊、文化深耕等方式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教育引导医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红色铸魂强信念 蓄力基层显担当

立足于蔡永祥烈士雕像前,18岁的青春永远凝固在奋力推开铁轨险木的瞬间,当同龄人以血肉之躯扛起一车人的安危,成员们对“生命守护者”又多了一层理解。在张治中故居,爱国将领“心系民族大义”的一生,更让大家明白爱国从不是空话,对医学生而言,就是用医术护佑一方百姓健康。

专业服务暖人心 健康关怀入乡邻

结合专业优势和县域特色,实践团队精心设计“科普-义诊-调研”闭环服务,带着口腔检查器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相关检测工具,走进了长临河镇养老院与社区开展口腔义诊。78岁的刘奶奶显得有些局促,实践团成员一边用口镜仔细检查,一边轻声安抚:“奶奶别紧张,我们不仅看看牙齿,还会帮您做个简单的认知状态评估呢。”成员们在义诊中进行科普宣教,细心讲解口腔护理要点,递上牙线盒与科普手册,更特别标注“护好牙齿,助力脑健康”的温馨提示。成员们为老人和小孩展开了全面的口腔健康评估,从牙周状况的细致检查,到牙齿缺失数量的统计,再到咀嚼力度、吞咽功能的耐心测试,每一项都认真记录。与此同时,还结合日常饮食习惯与作息规律,细致询问口腔护理习惯与身体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逐一完成认知功能测评。

调研学习知需求 扎根基层明方向

实践团还组织参观了长临河镇卫生院,实地考察基层的医疗现状。门诊楼里,村民排队候诊的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乡镇医院作为健康“守门人”的重要性。“农村缺骨科医生,我多坐一天诊,大家就少跑点路去城里。”退休后被返聘的李医生揉着酸痛的腰,笑着对成员们说。基层医生的‘仁心’,就是明知条件艰苦却依然坚守的执着。看到李医生诊桌旁厚厚的专业书籍,大家明白基层不仅需要奉献,更需要精进医术。正如李医生所说:“把患者当亲人,多解释一句、多耐心一点,就是最好的医患沟通。”思政老师还给成员们讲述了抗战时期医护人员在战火中救死扶伤的故事,让大家坚定信念:“如今的我们,要像前辈那样,把医术和家国担当紧紧连在一起。”

侨乡寻脉悟传承 服务精神再延续

踏着青砖墁地的百年里巷,实践团走进了江淮侨乡六家畈。淮军史迹陈列馆内,“战后返乡兴学”的往事如钟锤叩心:服务基层当如先辈久久为功;于吴家花园廊下,“铁船运药材反哺桑梓”的故事,淬炼着医学生青春担当的火种;穿行票证博物馆,数千枚记录民生变迁的票据,更昭示真谛:“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健康,代代接力中,我辈正挺膺新一棒!”

仁心扎根基层,青春守护乡邻。六天行程虽短,却将“为民服务”的种子深植大家的心田。该院将在人才培养、校地合作、服务基层医疗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主题社会实践常态化、长效化、精准化,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安徽医科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