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 “‘秸’尽其用”暑期社会实践团田间地头写青春

发布时间: 2025-08-12    字体:  

炎炎夏日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七月乡野间跃动着奋斗的身影。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秸” 尽其用暑期社会实践团怀揣专业热忱,奔赴马鞍山和县香泉镇,用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书写青春答卷。

初抵孙堡村:摸清 “秸” 底打基础

7月14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带着满满的期待抵达和县香泉镇孙堡村。刚放下行囊,大家就马不停蹄与当地镇村干部展开座谈。从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规模,到每年秸秆产量及传统处理方式,成员们仔细询问、认真记录,像 “解剖实验样本” 般摸清当地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家底”,为后续活动精准施策筑牢基础。“只有了解村民真正的需求,我们的专业知识才能用对地方。”团队负责人2023级遗传学研究生凌少华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技术送到家:宣讲调研 “两不误”

7月15日的香泉镇孙堡村热闹非凡。上午,村委会广场上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宣讲会座无虚席。实践团成员化身 “科普小讲师”,用接地气的方言讲解秸秆酶法降解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秸秆变肥料、变饲料的神奇过程,还现场发放图文并茂的技术手册。“原来玉米秆还能这么用,希望你们技术尽快更广泛的推广,以后大家再也不用为秸秆发愁!” 村民李大叔的夸赞让成员们备受鼓舞。

当天下午,团队兵分三路深入种植大户家中。在田间地头,成员们一边查看秸秆堆放情况,一边详细询问收集运输成本、处理技术难题等实际问题。“现在秸秆粉碎还田成本太高,要是有便宜好用的技术就好了。” 种植大户的心声被认真记录在调研本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一手资料,将成为实验室技术研发的 “指南针”。

红色润初心:汲取力量再出发

7月16日,实践团来到抗日烈士张智锦烈士纪念场所。在苍松翠柏间,成员们聆听烈士投身革命、舍生取义的事迹,面向纪念碑庄严宣誓。“先烈用生命守护家园,我们要用专业知识建设家乡。”成员孙瑞同学的感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红色教育让青春理想更加坚定,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先烈精神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动力,让科技之花在乡村绽放。

几天的实践转瞬即逝,但青春与乡村的联结刚刚开始。生命科学学院学子用专业技术为秸秆 “赋能”,用赤子之心为振兴 “蓄力”。接下来,团队将把收集的问题带回实验室,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大地,让 “秸” 尽其用的青春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书写!(安徽医科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