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九秩安工程,非遗映华章—非遗文化进校园”体验活动在安徽工程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青年广场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与千余名师生共同参与,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以文化传承之笔,为学校九秩华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委副书记在活动中指出,学校九十年风雨兼程,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强调,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既是校庆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更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非遗中蕴含的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精神,与学校“尚德敏学、唯实惟新”的校训高度契合。他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坚定文化自信,并将这份精神融入学习与科研之中,为服务国家发展贡献安工程智慧。
活动现场,十项具有安徽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学校非遗“古法染纸盘”联袂呈现,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吹糖艺人以糖为墨、以气为笔,顷刻间塑出灵动生肖;面塑大师指尖翻飞,将面团化作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糖画摊前铜勺流转,晶莹剔透的图案引来阵阵赞叹;铁画传人以铁为骨、以锤为笔,在铁板上敲击出遒劲有力的字样与图案;通草画匠人以薄如蝉翼的通草片,细腻勾勒出精美画面。此外,现场设置糖葫芦制作、拓印、剪纸等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可亲手体验扎染、刺绣等传统工艺,共同打造了一场“可观、可玩、可学、可品”的非遗文化盛宴。

活动特邀芜湖铁画、通草画、郎氏糖画、章氏女红等本土文化非遗名家现场展演。安徽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陈龙以芜湖铁画为例,讲述其从“铁画之乡”走向世界的历程,并寄语学子:“非遗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基因。希望大家既做传统的守护者,也成为创新的开拓者。”章氏女红传人现场演示针线技法,一针一线传递“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物联网231班潘耀辉谈到:“亲手制作面塑和校庆主题糖人过程非常有意义,不仅体验了传统技艺,更感受到了老一辈手艺人的坚守。”
九秩芳华正青春,非遗薪火永相传。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为校庆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记忆,更以非遗为纽带,架起传统与现代、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安徽工程大学将继续拓展文化育人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深厚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