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还得往下扎

发布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161

无论是抓学习、干工作都需要优良作风保障,没有好作风,一切无从谈起。这是我们党过去百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中攻坚克难得出的宝贵经验和制胜法宝。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地正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以多种形式全面学习、认真领悟,制定落实具体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我们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学风浮何来作风正

“我是业务口的,也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能‘耽误’业务工作。”记者在某地采访时,一名干部的坦言反映出学习并不像一些人嘴上说的、材料上写的那么重要,打着工学矛盾的幌子,抵触学习、放松学习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有的自认为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习惯拍脑袋、凭经验做事,认为没必要学习新知识、新做法;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忙于应酬,认为学习占时间,劲头不足;有的学是学了,但内生动力不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检查,过耳不过脑,过手不过心;有的没有联系实际工作学,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学,学而不思、学而不用。种种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对待学习嘴上说着重要,心里认为可要可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组织学习“上下一般粗”问题也比较突出,大水漫灌,没有分层分类组织培训。比如,某地干部反映市、县、乡镇、村里学的是同样的东西,一套材料照本宣科;还有干部反映学习实用性不强,学了用不上,用的学不到,打击学习积极性,还不如偷懒不学;有的地方学习形式单一,存在一味“打卡式机械学习”,还有地方让抄报告原文,有干部干脆让自家小孩代为抄写权当练字。

除了上述问题,一些地方学习热情层层衰减也是一种表现,“上热中温下冷”的漏斗效应明显,下落一层便折扣几分;学习热得快冷得也快现象较为常见,对待学习三分钟热度,随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弃置不顾。有干部讲道,旧资料刚热乎劲看两天,新资料又陆续下发,随后便把旧资料扔到一边。

调研虚何来作风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便是改进调查研究,调研的风气也为之一新。但一些地方的调查研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为调研而调研是调研走虚走空的源头。有的调研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脱离实际需要,因此只能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有的领导干部是先有结论再去调研,得到的只是“求证”,听到的只能是附和;还有的调研功利性强,能出成绩就实,否则就虚,搞作秀式走过场、演戏式看盆景、报喜式访政绩、脱节式避落实;有的搞“遥控式”调研,只要材料只听介绍不见真人,遑论实地探访,潦草了事。

有的干部调研不为倾听基层意见,而是检验被“尊重”感觉,彰显官威,炫耀“水平”,口大气粗问问题,生硬交流不平等,张口闭口作指示,调研不重要,接待最看重,让事情整个变了一个味道。

上面耍官威,下面则以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有基层干部讲到“上面要材料时间催得急,只好随便对付报上个东西完事”,有的地方还 “一稿多投”,同一份材料改改多头交差;有的地方故意放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让调研者了解,但对深层次的难解决问题藏着掖着,调研者被安排被诱导。

调研成果束之高阁利用低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有的言之无物,无情况无分析、无思路无举措,有干部坦诚讲,“调研报告七分虚,三分实”;还有的成果转化单一,一次调研就出台一个文件,过多过滥,缺乏意义。

落得空何来作风实

“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采访中听到的某地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有的党员干部抓工作落实热衷于消极应付、甩手甩责、虚报成效、频挂空挡。如此种种,成为作风不实的突出表现。

一些干部作风懒散,躺平混日子“当一天和尚连钟都懒得撞”。如某单位被领导批评“只争朝夕开会,时不我待聊天”,还有的地方“在编干部看,编外干部干”;有的地方擅长表演工作忙碌,“讲话很完美,就是不落地”“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只以文件等落实,常开会议谈落实,就是不以行动抓落实,工作平平应付了事。在抓落实上,有的还存在“有事慢慢来、能拖则拖”“戳一下动一下”的不良现象,该办的事慢慢办,难办的事绝不办,合办的事等着办。比如某地搞工程基建,学校已经建起来了,但因早期急于使用手续不全,学生都进校入学后,新官不理旧账,没人去补办手续导致长期无法验收。

还有的地方和单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和发展思路,依赖上级指示、投入资金和项目扶持。另外,一些单位部门“扯起皮来精力旺盛,没完没了”也是让干部群众头疼的问题,职能交叉互相推诿,各行其是互不认账。有干部提到某项工作办公会议明明已经通过,但因会议纪要拖着没出,职能部门就咬死不办。如此空落实贻误工作、耽误发展,干部群众深恶痛绝。

深挖不实作风背后症结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将作风建设一扎到底,就要给不实作风号号脉、找找症结。学习调研落实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究其根源,首先在于缺情怀。一些党员干部缺少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情怀,进入党员干部队伍目的不纯,天天就惦记着个人的“一亩三分地”,琢磨的不是先干事而是不出事,研究的不是群众的事而是自己的事,这种干部连人品都有问题,更何谈理想信念、宗旨意识。

再有一个就是缺动力。主观上讲,有的干部存在“有利益的我就做,利益少的看着做,没利益的压根就不做”错误政绩观;客观上看,一些单位存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缺乏激励干部奋发作为的有效措施,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让有的干部慢慢丧失斗志,得过且过,不求出挑只求无过。

缺担当、怕担责也是症结所在。有的干部对待没风险的,容易干的就去做一做;有风险的,困难多的就放一放。还有干部反映一些地方存在有功上级揽、出错下级背,好事跟我无关、坏事推我担责等问题。上述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干部缺乏担当,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风气不正、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不到位不无关系。

另外,缺本事也是作风不实的原因之一。有的干部眼高手低,嘴上唱高调比谁都唱得好,谈起工作头头是道,一干活就露怯现了原形;有的干部不求上进,心思在别的上面,不愿下功夫解决矛盾问题;还有的干部自以为是,喜欢按老办法办事,对学习调研不屑一顾,因此往往导致落实荒腔走板。

真抓敢抓善抓常抓把作风深扎下去

针对问题和症结,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寻求破解之道,积累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为一抓到底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学习突出分众化。按照受众的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学习,如内蒙古在二十大精神宣讲上区分了领导干部、社区群众、校园学生、农牧民、新型社会组织等五类群体,设置不同课程。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厦门针对干部年轻化的特点探索剧本杀、开盲盒、元宇宙等新型交流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性、实效性。深入基层抓学习,如有的地方组建“草根”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编成小故事、顺口溜等,送到基层群众心里。

调研再往实里走。在调研内容选择上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在调研对象选择上突出代表性,合理确定调研时间、地点等。调研要“深”,脚力必不可少。如福建某地对林下经济发展实情号脉出策,下笨功夫徒步穿林和卫星遥感图对比,去一趟每天微信步数三万起。调研最重要是要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如某地将调研中查找的问题和形成的对策建议作为整改的内容和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要求,真正把调查研究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干多干少不能一个样,干好干坏更不能一个样,要让干事创业者有奔头。让“指挥棒”既高高举起、又落到实处,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实绩与“面子”“位子”“票子”挂钩,树立良币驱逐劣币的用人导向,对躺平式干部既要鞭子赶,又要鼓励自奋蹄。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精准划定容错免责界限,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谋私区分开来,依纪依法容错减责免责。问责进一步精准化,对抓落实出现失误的、不在状态的,严格按照“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的机制,一事一事对标,做到敢于善于抓落实。

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看作风;作风好不好,主要看扎得有多深。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既要学懂,不能片面理解、跑偏走样;也要弄通,不能照本宣科、机械执行;更得做实,以优良作风、拼力苦干的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合格答卷。


皖ICP备05006595号
Copyright © 2008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长江路419号
邮编:230061 Tel:0551-6282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