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共青团! 用户名: 密码: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各地工作
各地工作
团五河县委联合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展“‘膜’法护淮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时间:2025-07-08  来源:团五河县委 阅读次数:273】【我要打印】【关闭

为深入了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农用地膜污染治理问题,6月27日,团五河县委联合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展“‘膜’法护淮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了回乡家庭农场与永和生态种植家庭农场,聚焦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现状。

政策引领:绿色发展

破解地膜污染难题

通过走访调研,同学们了解到,地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农业生产中可以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但传统聚乙烯地膜使用后,残留地膜碎片破坏土壤结构和农田生态,严重污染环境,还影响后续耕作。

为减少地膜使用后产生的“白色污染”,五河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和传统地膜回收工作。临北回乡家庭农场和城关镇永和生态种植家庭农场是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点,在作物种植中使用安徽丰原集团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为今后在全县全面推广使用积累经验。

深入田间:直面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能

调研团首站抵达五河县回乡家庭农场。同学们参观了农场地膜使用试验田:一块铺设传统聚乙烯地膜西瓜田,另一块铺设生物降解地膜西瓜田。现场观察可见,生物降解地膜已出现局部破裂现象,而传统PE地膜结构仍保持完整。

据农场负责人介绍,两块试验田中地膜在提温、保墒、抑草等基础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作物产量亦基本持平。根据目前观察情况,待一轮作物成熟收获后,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田基本无需回收地膜,节省了回收成本,但是成本高于传统地膜,即使有政府补贴支持,其综合使用成本仍相对较高。

下午,调研团来到五河县永和生态种植家庭农场,参观了种植绿豆和玉米的试验田。农场负责人进一步阐释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价值:其一,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无需人工回收残膜,减少环境污染,适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满足生态农业对环保材料的需求。其二,生态效益显著。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逐步分解,避免了传统地膜残留对土壤造成的结构性破坏。其三,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政府后期清理残留地膜的财政支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1(1).jpg

2锛�1锛�.jpg

青春感悟:在泥土中读懂“国之大者”

“绿色农业,需要科技更需情怀。”参与调研的学生深有感触,“此次实践活动深刻揭示了一项技术从实验室成果走向田间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多重复杂挑战,包括成本控制、性能优化、用户接受度以及配套政策支持等。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推动环境友好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所肩负的责任。”

3(1).jpg

4(1).jpg

5(1).jpg

下一步,团五河县委将继续围绕暑期社会实践热潮,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合作取得新实效,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专业智慧。(团五河县委 卢敏)

皖ICP备05006595号 总访问32767324次

Copyright © 2008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2号楼2楼

邮编:230061 Tel:0551-63609700 E-mail: ahtsw@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