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和县的乡村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自2016年团太和县委发起“梦想学院”志愿服务项目以来,通过广泛整合社会力量,精准对接乡村学校需求,已累计招募21家专业机构及个人志愿者,对接48所乡村学校,开展艺术、体育、传统文化等各类培训超1000课时,惠及学生2800余名,有效弥补了乡村素质教育短板,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精准对接,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团太和县委建立高效供需对接机制,深入乡村学校调研实际需求,广泛动员社会专业机构力量,形成“机构+志愿者+学校”的稳定协作链。在2025年太和县“梦想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对接会上,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经验,围绕课程优化、协作深化展开讨论,持续为新一年工作注入动力。
传承非遗,厚植文化自信根基。“梦想学院”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致力于培养乡村孩子文化自信。在太和县大庙集镇龙台村,剪纸教学已持续开展5年,累计活动90余场,培养小传承人40余名。太和县关集镇中心学校和太和县第五中学的武术课程,不仅教授马步、弓步等基本功,更注重融入武术礼仪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以武修德”的精神内涵。
五育并举,激活成长内生动力。“梦想学院”项目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5·25”心理健康日,志愿者走进太和县大庙集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以“告别假努力,投入真学习”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在太和县陈庙小学,传统广播体操与融合武术、舞蹈元素的创意操相得益彰,跳绳、接力跑等趣味活动更是给校园增添活力。语言艺术教育在太和县税镇小学成效显著,志愿者为税镇小学校园广播站学生进行主持特训,从绕口令、古诗朗诵到台风、气息控制,孩子们在专业指导下勇敢展现自我,显著提升了表达自信。
十年耕耘,太和县“梦想学院”已从单一课程供给,拓展为覆盖体艺、非遗、心理健康等多领域的综合育人平台。团太和县委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拓展非遗深度体验、科技研学等内容,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让更优质、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学子。志愿者们用青春播撒的梦想种子,正在太和乡村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绚丽绽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出充满希望的青春画卷。(团太和县委 张利文)